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,歡迎來作曲。

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

艋舺陋巷的可感文人

廖漢臣是出身「艋舺陋巷」的文人,這是他投效「台灣新文學運動」時期的留影。
(一)
琴聲響,春風吹,聽來聲聲悲;
愁無限,推昧去,目尿流,滿胸圍。
(二)
一聲落,一聲起,哀愁入阮耳;
彼個人,那知影,阮的心,即傷悲。
(三)
又哀怨,又傷悲,心肝為伊碎;
伊那彈,無一定,相像阮,淚那垂。
(四)
翻過來,轉過去,更深夢昧圓;
心暗淡,老沒開,琴聲響,無停時。

由廖漢臣作詞、鄧雨賢譜曲的這首「琴韻」,是早期台灣流行歌曲的代表作之一,惜乎,而今已經失傳。當年作詞人廖漢臣才二十出頭,他不僅是流行歌壇作詞好手,也是「台灣新文學運動」活躍的人物之一,收集、整理許多台灣兒歌、童謠,1934年誕生的台語流行歌曲〈雨夜花〉前身即他所寫的兒歌〈春天〉。

廖漢臣,筆名文爛、毓文,1912年今日(4月10日)出生,台北艋舺人。他長大於此老社區的陋巷,老松公學校畢業後,即擔任店員、小工、工友,一次偶然機會讀了永井亨《社會學》一書,矢志向學,利用晚上與「夢覺書房」主人顏笏山學習一陣子「漢文」,而後涉獵中日文學,奠立其文人基礎。

21歲開始,廖漢臣服務於報社,先後擔任《新高新報》漢文記者,東亞新報台北支局記者,乃開始投身新文學運動,「新舊文學論戰」、「台灣話文論戰」,他都是「叫陣應戰」的要角。

他對社團活動的參與也很活躍,「台灣文藝協會」、「台灣歌人協會」籌備推展,他都是關鍵性的人物。

1948年,台灣省文獻委員會(初名通志館)成立,他即進入該館工作,擔任編纂,專心研究台灣文獻與台灣民俗,前後服務達28年10個月才退休。

廖漢臣仙逝於1980年10月11日,享年68歲。著作結集出書的有《鄭成功》、《台灣神話》、《台灣的年節》、《台灣兒歌》等。《台灣通志稿》文學篇、《台灣通志》氏族篇、藝術篇、文徵篇、藝文篇,《台北市志》行政篇、《宜蘭縣志》語言篇,都由他執筆;他還寫過《台北城下的義賊》(廖添丁傳)、《鯤鳥爭雄記》等兒童小說在《學友》雜誌連載。

◎本文取自《台灣紀事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