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,歡迎來作曲。

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

大稻埕名酒樓之三:江山樓

1921年11月江山樓舉行披露宴(開幕酒會)時的新聞照片,建物非常氣派,正面每一層樓外,分別掛有中文、英文、日文的江山店號,右邊七連棟的四層樓外牆亦高掛店號。

大稻埕歸綏街、甘州街一帶,從前有一家著名的風月旗亭──江山樓,這家1921年開業的豪華酒樓,店號來自於經營者吳江山的名字。吳江山原本是東薈芳合夥人,後退出,曾至廈門、福州、上海等地,考察大江南北的酒樓菜館,返台後,在1921年創立江山樓。

江山樓大約於1921年初起建(另一說為前一兩年興工),坐落於日新街東市二丁目,「東市」,得名於日本時代初期的大稻埕市場(日新街市場),市場為十字形,因而有日新街東市、南市之街名;1922年台北市町名改正後,這裡是日新町二丁目。

十數萬元巨資興建的江山樓,為紅磚造四層樓連棟街屋,正門右側「一列七軒」為七連棟,左側二連棟,在建物普遍為平房和二層樓街屋的當年,是相當突出的地標。在設施方面,除了宴會廳、廚房外,還備有浴室、理髮室,樓頂設有庭園假山,「登高望遠,北地山川形勝、烟火人家,歷歷如繪」,開業前報載的新聞標題亦云:「如此江山如此樓,東南盡美不勝收」。

1921年11月17日起,江山樓舉行一連三天的「披露宴」,即開幕酒會,招聘福州、上海、廣東名廚,精心烹調,分批招待台、日官商與有力人士,並在正門對面的廣場,搭起戲台,聘請知名戲班,熱鬧開演。11月20日,正式對外公開營業。開業不久,杜聰明、蔡伯毅新任總督府高等官的祝賀會、國語學校台籍同窗會十周年慶祝會,即在此舉辦。

江山樓開業之後,華麗氣派的新建築,14個宴會廳,可容客五百人,規模遠超過同為稻江知名旗亭的東薈芳、春風得意樓,彼此間競爭激烈,東薈芳且在1924年搬遷到圓環附近新建的豪華大酒樓,重新開業。

1923年4月,時為太子的昭和天皇來台,江山樓與東薈芳獲選共同負責一場餐宴,即4月24日午宴,地點在太子下榻的總督官邸(今台北賓館)。這場台灣料理的午宴,共出了雪白官燕、金錢火雞、水晶鴿蛋等12道大菜,與甜點杏仁茶。後來,江山樓陸續獲選供膳來台之日本親王,至1927年,類似餐宴共辦了五場,獲台灣總督府頒與獎狀。

1927年,東薈芳倒閉,原址新開「蓬萊閣」,自詡「台灣第一料亭」的江山樓,備感壓力,當時江山樓店員有八十餘名,在日本人為主的「城內」榮町(今衡陽路),亦早開有支店,可見其規模。該年底,吳江山以「江山樓主人」署名,在報紙上連載了共23篇的〈台灣料理之話〉,詳述各種大菜的製作方法。

此後,江山樓與蓬萊閣為大稻埕二大旗亭。1928年,台北市「北區料理屋飲食點組合」創立,蓬萊閣的黃金水、吳江山為正、副組合長;後來,吳江山亦任組合長,1935年,吳江山病逝,享壽60歲,江山樓店務由其子嗣接掌;江山樓持續經營至1950年代左右;建物則於1970年代拆除。

曾以「台灣第一之支那料理」做為廣告詞的江山樓,當年群賢畢至,因此匾額、楹聯、題壁,都是名士所贈,連雅堂有〈江山樓題壁〉之詩:
如此江山亦足雄,眼前鯤鹿擁南東。
百年王氣消磨盡,一代人才侘傺空。
醉把酒杯看浩劫,獨攜詩卷對秋風。
登樓儘有無窮感,萬木蕭蕭落照中。
廖錫恩的〈題江山樓〉是一首好詩,是日據時期文人的心聲!

城郭知非昨,江山剩此樓。
紛紛詩酒客,誰識個中愁。
江山樓曾是稻江風花雪月的代名詞,其紙醉金迷的一面,鄭述公有詩為紀:

江山樓上客豪遊,臥酒吞花興未休;
十貫腰纏爭浪費,稻江便是小揚州。
「人去樓毀」的江山樓,早已走入歷史,鄰近的歸綏街巷弄,因昔日藝旦集聚而發展成的「紅燈區」,也在市政府禁令下,全數歇業,如今僅剩「文萌樓」殘存。

◎本文取自《台北老街》、《大稻埕逍遙遊》、日本時代報刊。

2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