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永明台語詩徵求作曲者,歡迎來作曲。

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

有掛鐘的台北市本町街景




台北市本町通(今重慶南路至靠近衡陽路口處)在1922年前為府前街,「府」是指清代台北府衙,大約位置為現今開封街、重慶南路、漢口街、館前路之間。1922年街改為町,這裡劃為本町。
明信片所見為本町、榮町交界(今重慶南路、衡陽路口),町界未必和街廓線完全吻合,路口左右兩側的榮町郵便局(和隔鄰辻利茶舖之介紹請))、西尾商店(今金石堂書店)屬於榮町,街屋第二、三家到盡頭高塔聳立的的消防署(今台北市消防局中正中隊城中分隊)為本町。
騎樓外都掛著造型雅致的裝飾燈,本町、榮町各自不同,對照1935年台灣博覽會資料來看,似乎為會期間所設計,裝飾燈搭配騎樓各種「祝台博」的裝飾物,營造慶典意象。
西尾商店對街為新高堂書店(光復後為東方出版社,現已撤銷門市),書店名來自1897年明治天皇將比富士山還高的玉山改名「新高山」而來。1923年裕仁太子來台時將雪山改名「次高山」,榮町靠近西門一帶也隨之出現次高堂書店,就像光復後許多中山、中正書局一樣,書店的名字,也是時代的見證。
新高堂是台灣第一大書店,販售各類教科用書。日據時期書店、文具店分散城內各町,重慶南路書店街,是光復後才成形。
新高堂隔鄰為出羽商店與佐藤時計(鐘錶)店,以大型掛鐘為招牌,在現今所見日本時代市街明信片中較為少見。台灣在清末已有富裕人家使用鐘錶,多來自西洋貨,日據後,以日本鐘錶為大宗。日人在台提倡西洋時間作息,因鐘錶昂貴,便在機關、火車站外懸掛大鐘,是各地市街的特色。1921年,台北首先舉辦宣導守時觀念的「時間節」,鐘錶業配合發布傳單,後來成為固定節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